行業新聞
臨西:立足軸承產業促新型工業突破
新思路
產業升級,促發展方式轉變
在日前舉行的臨西縣委全委擴大會議暨經濟工作會議上,該縣確定了“切實轉變發展方式,大力實施新型工業突破,突出‘兩業’(軸承、棉紡),建好‘兩園’(陽光軸承產業園、運河工業園),狠抓項目建設、城鎮建設、民生建設等六項重點工作,全面建設實力臨西、活力臨西、和諧臨西”的工作思路。
“確定這樣的工作思路,著眼點在于解決臨西經濟綜合實力弱,工業支撐財政的比例小,欠發達狀況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,以及企業數量少、規模小、產業層次低的突出問題。而缺少大企業、大項目的支撐,則是當前制約臨西發展的Z突出問題。”臨西縣委書記尹全峰認為,加快臨西發展,就必須在重大項目上尋求突破,以此促產業升級。
據了解,臨西今年批省、市級重點項目12個。這些項目,既有知名企業的引進落戶,又有大型企業的強強聯合,還有整個產業鏈條的搬遷擴建,預計全年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億元,比2009年近翻一番。
尹全峰說,今年經濟工作的核心是既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,又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有新的突破。臨西的優勢和潛力在軸承、棉紡特色產業,以及液壓汽配、制藥、化工等新興產業。臨西要加快發展,必須從壯大這些產業入手,增投入上項目,以增量擴存量,加大科技投入,實施名牌戰略,推動產業快速升級。所以,臨西將把“全黨抓經濟、突出抓項目、重點抓招商”貫穿全年經濟工作的始終,集中開展“重大項目攻堅年”活動。
新舉措
明確定位,支持企業高速度擴張
臨西今年的經濟社會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1%以上;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5%以上;全部財政收入突破1.3億元,增長10%以上。
“這一預期目標是縣委、縣政府針對國內外的新形勢、新特點,在認真分析縣情,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,切合我縣實際。必須不折不扣,全面完成。不論遇到多大困難,也決不動搖。”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,縣長葛興敏說。
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。今年,該縣縣以上重點項目達到48個。其中批省級重點6個,市級重點6個,總投資15.58億元,年度投資超過10億元;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1個,5000萬元以上的7個,千萬元以上、5000萬元以下的項目16個。而這些項目,又以軸承、棉紡以及液壓汽配、制藥、化工項目為主。
葛興敏說,在今年的項目建設上,我們進一步明確了軸承產業瞄準中低速產品的發展定位,抓大不放小,以市場促生產,爭取年內再培育一批千萬元左右的規范化、專業化、市場化、標準化企業。棉紡產業以“高標準建設、高速度擴張”為重點,通過引進、擴建一批萬錠以上的加工企業,在生產規模和檔次水平上再上一個新臺階,將它發展成縣域經濟支撐產業。
對液壓汽配、制藥、化工等骨干企業,臨西提出進一步加大政策傾斜和幫扶支持力度,支持企業技術創新、合資合作、人才引進和規模擴張,形成龍頭帶動、多業并舉的良好發展局面。
新作為
協調發展,發力構建和諧臨西
2010年的發展目標已經明確,臨西要求舉全縣之力加以推進。
對已確定的機床制造、哈爾濱軸承、中誠科技、和潤生物等10個新型工業和產業升級類重點項目,該縣逐個成立專門班子,縣領導分包,責任單位跟蹤管理,全程服務,以確保這些項目盡快建成投產。對宇威軸承、嘉慶軸承和萬向軸承等已達成意向尚沒簽約的項目,爭取早日簽約。
園區建設與縣域經濟發展聯系密切。2009年,臨西已編制完成了陽光工業園區和運河工業園區的控制性規劃,今年將按照規劃,以打造一流園區的目標完善基礎設施建設,為項目入駐搭好平臺。力爭年內,陽光工業園區新建重點項目達到10家以上,竣工投產項目不少于5家。
按照“嚴肅規劃、完善功能、營造亮點、強化管理”的總體要求,臨西城鎮建設步伐正在加快。今年該縣將投資1.3億元,完成大世界北大門的開發建設及陽光園區的配套工程。投資1.1億元,建成一處集餐飲、住宿、娛樂和會議接待為一體的三星級休閑廣場。投資1.6億元建成一處5萬平方米的高檔商住小區。在完成臨西鎮、河西鎮總體規劃編制的基礎上,加快其余3鎮4鄉的規劃編制進度,今年,力爭完成全縣70%的村莊規劃編制。
圍繞強化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提高綜合生產能力,臨西今年要建成3萬畝的節水示范基地,完成16.5公里的農村公路改造,發展高標準林網2000畝,完成5000畝的中低產田改造和1.1萬畝的土地整理項目,創建萬畝高產示范方4處。全縣將建設省級新民居示范村5個,市級示范村15個,力爭每個鄉鎮都要建設1-2個縣級新民居示范村,進一步改善農村居住環境。
在著力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,臨西把事關群眾生產生活的重大問題放到突出位置來抓,今年決定投資1.2億元建設示范性高中,投資3040萬元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,投資1900萬元建設一座縣醫院門診樓,還將實施廉租房建設、小學改造、三星級敬老院建設和鄉鎮文化站建設等一系列民心工程。(邢臺日報)
產業升級,促發展方式轉變
在日前舉行的臨西縣委全委擴大會議暨經濟工作會議上,該縣確定了“切實轉變發展方式,大力實施新型工業突破,突出‘兩業’(軸承、棉紡),建好‘兩園’(陽光軸承產業園、運河工業園),狠抓項目建設、城鎮建設、民生建設等六項重點工作,全面建設實力臨西、活力臨西、和諧臨西”的工作思路。
“確定這樣的工作思路,著眼點在于解決臨西經濟綜合實力弱,工業支撐財政的比例小,欠發達狀況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,以及企業數量少、規模小、產業層次低的突出問題。而缺少大企業、大項目的支撐,則是當前制約臨西發展的Z突出問題。”臨西縣委書記尹全峰認為,加快臨西發展,就必須在重大項目上尋求突破,以此促產業升級。
據了解,臨西今年批省、市級重點項目12個。這些項目,既有知名企業的引進落戶,又有大型企業的強強聯合,還有整個產業鏈條的搬遷擴建,預計全年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億元,比2009年近翻一番。
尹全峰說,今年經濟工作的核心是既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,又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有新的突破。臨西的優勢和潛力在軸承、棉紡特色產業,以及液壓汽配、制藥、化工等新興產業。臨西要加快發展,必須從壯大這些產業入手,增投入上項目,以增量擴存量,加大科技投入,實施名牌戰略,推動產業快速升級。所以,臨西將把“全黨抓經濟、突出抓項目、重點抓招商”貫穿全年經濟工作的始終,集中開展“重大項目攻堅年”活動。
新舉措
明確定位,支持企業高速度擴張
臨西今年的經濟社會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1%以上;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5%以上;全部財政收入突破1.3億元,增長10%以上。
“這一預期目標是縣委、縣政府針對國內外的新形勢、新特點,在認真分析縣情,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,切合我縣實際。必須不折不扣,全面完成。不論遇到多大困難,也決不動搖。”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,縣長葛興敏說。
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。今年,該縣縣以上重點項目達到48個。其中批省級重點6個,市級重點6個,總投資15.58億元,年度投資超過10億元;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1個,5000萬元以上的7個,千萬元以上、5000萬元以下的項目16個。而這些項目,又以軸承、棉紡以及液壓汽配、制藥、化工項目為主。
葛興敏說,在今年的項目建設上,我們進一步明確了軸承產業瞄準中低速產品的發展定位,抓大不放小,以市場促生產,爭取年內再培育一批千萬元左右的規范化、專業化、市場化、標準化企業。棉紡產業以“高標準建設、高速度擴張”為重點,通過引進、擴建一批萬錠以上的加工企業,在生產規模和檔次水平上再上一個新臺階,將它發展成縣域經濟支撐產業。
對液壓汽配、制藥、化工等骨干企業,臨西提出進一步加大政策傾斜和幫扶支持力度,支持企業技術創新、合資合作、人才引進和規模擴張,形成龍頭帶動、多業并舉的良好發展局面。
新作為
協調發展,發力構建和諧臨西
2010年的發展目標已經明確,臨西要求舉全縣之力加以推進。
對已確定的機床制造、哈爾濱軸承、中誠科技、和潤生物等10個新型工業和產業升級類重點項目,該縣逐個成立專門班子,縣領導分包,責任單位跟蹤管理,全程服務,以確保這些項目盡快建成投產。對宇威軸承、嘉慶軸承和萬向軸承等已達成意向尚沒簽約的項目,爭取早日簽約。
園區建設與縣域經濟發展聯系密切。2009年,臨西已編制完成了陽光工業園區和運河工業園區的控制性規劃,今年將按照規劃,以打造一流園區的目標完善基礎設施建設,為項目入駐搭好平臺。力爭年內,陽光工業園區新建重點項目達到10家以上,竣工投產項目不少于5家。
按照“嚴肅規劃、完善功能、營造亮點、強化管理”的總體要求,臨西城鎮建設步伐正在加快。今年該縣將投資1.3億元,完成大世界北大門的開發建設及陽光園區的配套工程。投資1.1億元,建成一處集餐飲、住宿、娛樂和會議接待為一體的三星級休閑廣場。投資1.6億元建成一處5萬平方米的高檔商住小區。在完成臨西鎮、河西鎮總體規劃編制的基礎上,加快其余3鎮4鄉的規劃編制進度,今年,力爭完成全縣70%的村莊規劃編制。
圍繞強化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提高綜合生產能力,臨西今年要建成3萬畝的節水示范基地,完成16.5公里的農村公路改造,發展高標準林網2000畝,完成5000畝的中低產田改造和1.1萬畝的土地整理項目,創建萬畝高產示范方4處。全縣將建設省級新民居示范村5個,市級示范村15個,力爭每個鄉鎮都要建設1-2個縣級新民居示范村,進一步改善農村居住環境。
在著力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,臨西把事關群眾生產生活的重大問題放到突出位置來抓,今年決定投資1.2億元建設示范性高中,投資3040萬元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,投資1900萬元建設一座縣醫院門診樓,還將實施廉租房建設、小學改造、三星級敬老院建設和鄉鎮文化站建設等一系列民心工程。(邢臺日報)
發布時間:2010-01-13